发布时间:2020-01-17 作者: 浏览次数:次
——兵团先进工作者吴翠云教授先进事迹
来源:校工会
吴翠云,女,汉,1968年5月出生,江苏睢宁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兵团党代会代表。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自治区自然科学专家、教学能手、天山英才,塔里木大学教学名师、园艺学科带头人。新疆园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经济林协会枣分会常务理事。
1990年6月,吴翠云教授满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和热爱,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留校任教,将青春与热血挥洒在了“沙漠学府”。29年以来,她凭借崇高的理想信念、认真的学习态度、扎实的专业技能,从一名科研“小白”成长为园艺学科带头人,带领团队攻克多项科研难题,获得国内领先科技成果,成为自治区自然科学专家和天山英才。她不断示范推广新成果、新技术,培养农民技术专家,服务南疆林果产业,成为果农和职工心目中的“红枣公主”。作为系主任,她带领园艺林学系获评“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等荣誉。她为新疆及兵团科教事业培养了一批批立场坚定、技能扎实的专业人才,以高尚的师德修养和精湛的育人技能,塑造了一位优秀人民教师形象。曾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兵团屯垦戍边劳动奖章”等省部级以上荣誉9项,校级荣誉及奖励15项。
不忘教书育人初心,践行立德树人使命
教师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吴翠云教授深知职业的特殊性,一直秉承“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行为准则,把立德树人贯穿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爱国爱疆爱农的家国情怀。
兵团精神、老兵精神、胡杨精神、校史,处处都是育人素材;胡杨生态林工程、基层团场连队、帮扶群众的果园,处处都是实践阵地;宿舍、操场、教室,时时都是育人之时;感情问题、学业障碍、生活困难,哪里有学生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生病时的排骨汤、回家时的救急路费、重病时的筹款募捐,一桩桩、一件件使她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授业恩师,口中的“吴妈妈”。她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博大爱心、广博学识和开阔眼界成为莘莘学子敬仰的引路人,所带支部及班集体,多次被评为校“优秀党支部”、“优秀班集体”、“优秀团支部”。
牢记教育改革之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她认为“以教改促教学”是实现一流教学水平的催化剂,因此,教学之余,勤于琢磨,潜心研究教材、教法,从教学实践中迸发教改灵感,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
她主持多项高教研究课题,构建“一体两翼”型园艺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实施的《设施园艺周年实践》和《果树周年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地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多年来主编教材5部,获自治区及校级教学成果奖4项,教学质量一等奖。作为学科带头人,她引领学术团队实施专业改革和学科建设,申请获批园艺专业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自治区高原学科和校级优势学科建设、兵团南疆特色果树高效优质栽培与深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实现我校拥有首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的突破。
潜心科技成果创新,提升林果产业技术
留校后,她就加入了闫春雨教授带领的果树育种团队,从事早熟梨新品种选育工作。十年的坚守、百余次的穿行、千余次的调查、上万个科研数据记录,她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参与了塔里木大学第一个知识产权新品种“新梨7号”。该品种已成为全国早熟梨首选品种之一,推广至河北、山东、大连等地,被称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品种”。
为了更好地服务南疆林果产业,她和课题成员探索研究新疆密植枣园高效优质栽培技术体系及枣园林下养殖/种植栽培模式与技术,成果应用于南疆14个农牧团场及12个乡镇,示范推广面积90余万亩,产值70余亿元。多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8项,获省部、地师级科技进步奖8项,出版著作4部,授权专利4项,制定地方标准2项。她的梦想就是能够让自己研究的新品种、新技术成为南疆果农脱贫致富的法宝。
心系南疆贫困地区,扎根脱贫攻坚一线
1962年,吴翠云教授的父母支边来到和田洛浦县,从小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让她对南疆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有着特殊情感。她以职工农民所需为己需,以职工农民所想为己想,将几十年的科研成果在南疆地区示范推广,助力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每年的果树管理关键期,她都会利用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她带领团队奔赴南疆贫困团场、乡镇,在田间地头给农民培训果树种植技术,为果农开“农技处方”,不断创新科技服务新模式。五年来,她为基层农民开展各类培训100余场次,培训职工10200余人次,发放培训资料5600余册,技术指导林果面积500余万亩,被誉为“红枣公主”。中央电视台、兵团电视台、科技日报、中国教育报、兵团日报等主流媒体先后对其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
南疆脱贫攻坚战线上留下了吴翠云教授忙碌的身影,如今的她仍在忘我工作着,怀着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血和无私奉献精神,继续谱写着边疆科教事业的绚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