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比分直播首页

基层动态
当前您的位置: 足球比分直播首页 - 基层动态 - 正文

重走沙海老兵路,赓续红色血脉

发布时间:2024-07-09 作者: 浏览次数:次

来源:胡杨·融媒体中心

随着七月的曙光,胡杨·融媒体中心2024年校级“三下乡”专项团队“重走沙海老兵路,赓续红色血脉——走进沙漠上好行走的红色‘大思政课’”,踏上了实践征途。

"沙海砺志,红色传承"

七十五载春秋轮回,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些瞬间闪耀着不灭的光芒。七十五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五师十五团的1800余名英勇官兵,以钢铁般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挑战人类生存极限,昼夜不息地行进了整整十五日,徒步穿越了被誉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这不仅仅是一段行军史的奇迹,更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精神的生动写照。

而今,七十五年后的今天,胡杨学子们,怀揣着对先辈的敬仰与追思,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与意义的征途,重走先辈之路,亲身体验那份沉甸甸的历史重量。他们离开繁华的都市,踏入茫茫戈壁,再从稀疏的绿洲一步步深入广袤无垠的沙漠腹地。脚下的土地,从柔软的细沙逐渐变为坚硬的沙砾,再攀爬上一座座高耸的沙丘,每一步都凝聚着汗水与坚持,每一声呼吸都承载着对先辈的敬畏。

“沙海征程:老兵精神,新时代的传承与誓言”

——黄沙漫漫,意志如铁

黄沙漫天,烈日如火。队员们肩扛旗帜,步伐坚定,他们不畏风沙,不惧艰难,以沙海老兵“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钢铁意志,穿越连绵沙丘,走过一座座茅草亭,亲身体验了那段艰难而又辉煌的历史。每一步都凝聚着对老兵们的敬仰,每一滴汗水都是对老兵精神的传承。

——历史再现,精神永存

在这片沙漠的边缘,一座老兵纪念馆(碑)巍然矗立,它不仅是时间的守望者,更是精神的灯塔,照亮了那段被岁月尘封却又永不褪色的历史。纪念馆的存在,是对沙海老兵们无尽忠诚与无私奉献的最高致敬,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沉甸甸的记忆与情感。

步入纪念馆内,一股庄重而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墙壁上挂着一幅幅精心布置的历史画卷,它们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场景,再现了老兵们屯垦戍边的艰辛岁月。画面中的老兵们,或挥汗如雨地开垦荒地,或肩并肩地巡逻在边防线上,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无畏,那是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承诺,对党的忠诚。

老兵纪念馆讲解员的声音,如同穿越时空的使者,深情而有力地将这些故事娓娓道来。他们的讲述,不仅让团队成员们仿佛置身于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更深刻地理解了老兵们“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永不换防,永不转业,永戍边疆”的壮丽誓言背后的意义与重量。这些誓言,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老兵们用生命和汗水铸就的信仰与担当。

在纪念馆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老兵们精神的传承与延续。它们如同一股股无形的力量,激励着后来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而这座老兵纪念馆(碑),也将永远矗立在这片土地上,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后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传承精神。

——忠魂永驻,守土有责

在抗美援朝的烽火岁月中,和田的老兵们虽身居偏远之地,但心向战场,满腔热血沸腾,渴望为保家卫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历史的洪流中,个人的命运往往与国家大局紧密相连。当王震将军的电报如惊雷般传来——“十五团驻和田万不能调”,这不仅是一道军令,更是对老兵们忠诚与牺牲精神的深刻考验。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老兵们没有抱怨,没有退缩,他们深知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更是对国家和人民最大的忠诚。于是,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留在了和田,像大漠中坚韧不拔的胡杨一样,任凭风沙侵袭,烈日炙烤,始终屹立不倒,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与和平。

在漫长的岁月里,老兵们将青春和热血无私地奉献给了和田,他们的身影穿梭在农田、牧场、边防线上,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而当青春逝去,他们又将这份责任传递给了下一代,甚至愿意将自己的骨灰撒在“三八线”上,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守护着祖国的疆土,表达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深深眷恋。

“志继先辈,情深故土”

一道命令,执行一生。“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不得有任何人站在生产劳动之外。”于是,部队一手拿镐,一手拿枪,开渠引水,修路架桥,垦荒造田,办农场、建工厂、修足球比分直播,以当年南泥湾精神开展大规模的生产建设运动,不仅实现自给自足,还有余粮上交给国家,在军垦战线上开始新的奋斗,把一生长留在大漠戈壁。

——王有义:一生都做和田人

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步兵五师十五团的一名普通战士,参加了徒步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解放和田的战斗,履行了建设和田、保卫祖国的神圣重任。扎根边疆、屯垦戍边,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兵团事业,把子孙后代也留在了挚爱的第二故乡——和田。

夏天的外公是王有义。老兵们常说,把骨头埋在大漠,把忠诚献给祖国,无怨无悔。“他不常说自己的事情,他总认为那不值得一提,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夏天说。

——任子静:甜蜜的事业

在任子静人生低谷时期,他学会了养蜂,一心一意钻研他的养蜂技术。有时候研究着研究着,他竟泪流满面。军垦战士的一生多像蜜蜂啊,辛苦劳作,采集来的蜂蜜都奉献出来,在敌人入侵时,不借耗尽生命,用蜂针与敌人同归于尽。

“那时候的我们,一心一意的开垦土地,饿了吃树根,渴了喝马尿,条件十分艰苦,我们也坚持着”妻子山东女兵岳春香及其儿子任洪山说。

——钟文祥:一丝不苟的看守

钟文祥虽然头部受伤,可他干起活来并不输给任何人。连里就把重要的一个场子交给了他,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每天早晨别人还在吃早饭,他就早早地在场上待着,中午别人睡午觉他不睡,晚上别人都休息的时候他还守在麦场上。在他的眼里,“这是公家的东西,公家的东西谁也不能拿!”

他的妻子图拉汗·托合提提到他时总说,“他们这群革命战士节俭的很,因为他们曾经历过,所以倍感珍惜。他也从没向组织提过任何条件。别看他是个看场的,但他从来不占公家任何便宜。”

作为新时代的胡杨青年,我们以笔为剑,以镜为窗,记录下每一次感悟,传播出每一份力量,让红色血脉在新时代的青年中赓续流淌,让“大思政课”的深刻内涵在沙漠的广阔舞台上生动展现,让兵团精神、胡杨精神和老兵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激励着青年们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生命之花。(文/吴炎梅 马界龙 摄/武佳宜 韩志轩 王欣 栾同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