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比分直播首页

基层动态
当前您的位置: 足球比分直播首页 - 基层动态 - 正文

巾帼“她”力量|李志军:不忘初心,扎根南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发布时间:2023-03-11 作者: 浏览次数:次

——兵团三八红旗手标兵优秀事迹

来源:工会、妇委会

李志军,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她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坚守着南疆这片占世界胡杨林总面积的51%、在维持南疆极端干旱区生态平衡中发挥极其重要作用的天然胡杨林,坚守着保护胡杨林就是保护生态和粮食安全的初心,潜心钻研天然胡杨林保护,被业内同行誉为“胡杨公主”。

一、献身胡杨保护,守护干旱区生态安全屏障

李志军以胡杨为研究对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973前期预研项目(课题)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项,兵团科技计划项目5项,在中国64个县(市)的胡杨林分布区,开展胡杨林生态恢复和遗传资源保护的理论技术研发。35年来,她和团队在胡杨林调查中常常要扛着几公斤重的梯子,徒步行走两三公里才能到达林内调查点,肩膀磨破了、脚底被刺扎穿了那是常有的事;碰到大风天气,住在没有窗户玻璃的旅店,经历着早晨起来被沙尘覆盖、面目全非的体验;为了研究胡杨开花结果和生长繁殖特性,她学会了爬树采样,经受着酷日下一天要挖数条长达30米的地下水平根,测定结束后还要将土全部回填的劳动考验,一天下来几近虚脱;饿了吃馕加咸菜就是每天的标配。面对如此艰苦的条件和巨大的工作量,李志军从未抱怨、从未退缩、也从未放弃过,依然是乐呵呵地赔上自己每年的暑假奔赴胡杨林,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长期对胡杨坚持不懈的保护研究让李志军和团队取得多项重大理论技术突破。围绕胡杨林生态恢复,研究出版了《胡杨和灰杨繁殖生物学》《新疆胡杨林》、《胡杨群落特征及其健康评价》、《胡杨抗逆生理及分子调控机制》、《胡杨和灰杨的异形叶性及生长适应策略》5部专著,系统揭示了胡杨繁殖更新和群落演替的水调节机制,创新发展了胡杨保护理论;基于理论研究创建了胡杨林“划区轮灌+沟灌+漫灌+开沟断根萌蘖”“沟灌+沟间漫灌+天然落种更新+漫溢人工补植”的种群更新技术,以及“线状+汊河+面状输水+漫溢中度干扰+激活土壤种子库”的植被恢复技术,制定技术标准,解决了胡杨林生态生态恢复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目标的精准标准化恢复技术。带着技术她奔赴53个县市的胡杨林,指导保护技术应用及保护基地建设,普及5项技术规范,相关技术及标准在新疆胡杨林分布区推广4155万亩,保护示范点的胡杨林较10年前生长更加茂密、林下植被更加丰富,生态恢复效果极其显著,恢复技术创新应用在推动胡杨林生态保护质量提升和科技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保护中国的胡杨遗传资源,她带领团队跑遍中国西北五省64个县市的胡杨分布区,调查行程累计10余万公里,查清了胡杨遗传资源的分布格局、数量和生存风险状况,研究确立代表胡杨遗传多样性的665份核心种质和33个遗传多样性二级保护单元的优先保护方案,解决了遗传资源本底不清、精准保护难的瓶颈问题,为政府决策胡杨遗传资源精准保护提供了科学方案;攻克了胡杨原地保存、异地保存和DNA离体保存技术,实现4000余份遗传资源的基因保存和380余份核心种质异地保存,解决了胡杨遗传资源精准保护技术缺乏的难题,李志军团队撰写的《关于加大新疆胡杨遗传资源保护的建议》通过建言献策专报自治区党委,得到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批示,并被全国政协、民进中央采用;同时突破了胡杨雌雄株分子鉴定技术,解决了人工防护林和绿化景观带建设中需求胡杨雄性幼苗但难以鉴定和利用的技术难题,为胡杨人工生态林高质量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彰显了论文写在大地上。研究成果“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多维保育恢复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兵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荒漠河岸植被生态水文机理与调控技术”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塔里木河流域胡杨、灰杨不同居群繁育特性研究及其保育”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在胡杨遗传资源保护和胡杨林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创新、关键技术研发及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献身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守护干旱区生态安全屏障

野生植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野生植物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改变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李志军带领团队历时17年,调查采集了塔里木盆地37个县市2万余份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初步查清塔里木盆地植物资源的本底资料,撰写出版《新疆塔里木盆地野生植物名录》《新疆塔里木盆地野生植物图谱》《塔里木盆地药用植物图谱》《塔里木盆地珍稀濒危维管植物》《塔里木盆地黎科植物及其抗逆性研究》5部专著,创新了塔里木盆地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理论,为塔里木盆地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以建立的塔里木盆地野生植物标本库以及塔里木盆地疆野生植物信息数据库为对外交流和科普宣传的窗口,通过植物标本、实物标本、图书及其电子化网络资源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科普宣传,广泛宣传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在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截止目前,已接受塔里木大学和阿拉尔市中小学学生、以及校外科研工作者近万人次的参观访问。相关科研成果“塔里木盆地野生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科学评价”获兵团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藏体系与关键技术创新”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为新疆极端干旱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

三、不遗余力投身科普教育,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2000年以来,先后在新疆的54个县(市)开展“退化胡杨林生态系统和遗传资源一体化保育恢复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累计培训胡杨林保护管理技术骨干2070人次;在南疆五地州多次举办了濒危物种胡杨保护管理、土地规划与产业结构调整、水资源管理战略、荒漠化治理、民族文化交流等主题的研讨会33个场次,参加人员2256人次;针对示范县、乡干部、技术骨干和群众代表,开展濒危物种保护技术培训、生态农业技术培训、水资源合理高效利用技术培训和荒漠化防治技术培训班42个场次,参加人员3870人次,发放培训材料2350册,宣传和培训光盘1600张,对示范县、乡各族群众、中小学生进行濒危物种保护、土地可持续利用、水资源持续利用、植被保护与恢复、替代生计典范等宣传,分发宣传材料346000册。该项科普宣传活动得到各级政府的广泛宣传,对提高民众科学素养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李志军团队的技术服务和科普宣传活动得到兵团电视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栏目、地方新闻网站十余次的宣传报道。相关的科普成果“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获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为推动南疆极端干旱区生态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正是不忘初心和坚韧不拔的胡杨精神,成就了李志军教学科研服务于兵团人才培养和科技进步的光荣事业。李志军现为塔里木大学二级岗位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自治区“突出贡献优秀专家”“教学名师”、“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获得者,以及兵团“三八红旗手”、“屯垦戍边劳动奖章”、“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获得者。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得自治区教学成果奖2项,入选“兵团英才”一层次、自治区“天山英才”一层次培养工程,成为南疆教育科技战线上的排头兵和扎根边疆的高科技人才。

从事教学科研三十多年来,李志军如大漠中的胡杨,把根深深地扎进大地,抵御着风沙,撒播着绿荫,言传身教地影响着一批批学生,传承着“胡杨精神”。今天,她依然穿梭在浩瀚胡杨林里,坚守着她和胡杨的那个美好约定!(文/摄:生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