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06 作者: 浏览次数:次
统稿:宣传部 来源:生科院
李志军,女,中共党员,塔里木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干旱区植物多样性保育研究,特别是在濒危物种胡杨、灰杨保护生物学研究方面,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973前期预研项目(课题)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项,兵团科技计划项目7项,在塔里木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估及遗传资源评价、胡杨林生态系统和遗传资源保育恢复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多项重大科技成果,科技成果“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多维保育恢复关键技术及应用”经中国农学会组织专家评审,评价为“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2016、2021年度兵团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兵团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1项,为推进胡杨林生态系统保育恢复技术的科技发展和进步做出突出贡献。
她被业内同行誉为“胡杨公主”,十几年来,坚持不懈奔波在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广袤的大地上,只为收集保存极端干旱区那些频于灭亡和有价值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她潜心钻研胡杨,二十几年如一日,将胡杨林繁殖更新技术理论体系直接应用在天然胡杨林保护恢复工程中。通过多年的研究,揭示了胡杨和灰杨繁殖机理及种群生存发展的繁殖适应对策等重大理论问题,填补了胡杨、灰杨保护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空白。她带领团队,跑遍了新疆58个县市、疆外7个县市的胡杨林分布区调查研究,累计收集了4000余份胡杨种质资源,研究确立中国急需保护的33个遗传多样性保护单元和665份核心种质的保护方案,建立中国胡杨资源数据库和胡杨种质资源圃,为中国胡杨遗传资源精准有效保护奉献了智慧和青春。
在长期开展的科普培训工作中,李志军带领团队,在2004-2020年的十五年间,多次举办了主题为濒危物种胡杨保护管理、土地规划与产业结构调整、水资源管理战略、荒漠化治理、替代生计与可持续发展、民族文化交流的研讨会,开展了濒危物种保护技术培训、生态农业技术培训、水资源合理高效利用技术培训、荒漠化防治技术培训、替代生计技术培训活动,以多种形式宣传胡杨的保护。对推动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保护、促进区域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效益具有极其重大的实践意义,对区域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成绩。
长期开展濒危物种胡杨、灰杨保护生物学研究,为新疆胡杨林保护做出突出贡献。通过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李志军及其团队揭示了胡杨和灰杨繁殖机理及种群生存发展的繁殖适应对策等重大理论问题,填补了胡杨、灰叶胡杨保护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空白。构建多种胡杨幼苗培育体系,并在荒漠河岸胡杨、灰杨林恢复中广泛应用。跑遍新疆胡杨林分布区,从分子水平上明确中国胡杨、灰杨遗传多样性分布格局,提出胡杨33个、灰杨13个遗传多样性保护单元及其保护策略,应用于胡杨林的保护。发表多部论著和研究成果,成为促进胡杨、灰杨林保护的重要途径,为天然林基因资源的精准有效保护和胡杨林生态系统恢复做了出有益探索,为后人提供了参考和帮助。
李志军常年专注于胡杨物种和资源研究,把毕生心血投入到胡杨种质资源和文化保护的抢救性研究和挖掘,用心用情用力践行了一名教师对于科学研究的执着和专注。(通讯员/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