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比分直播首页

基层动态
当前您的位置: 足球比分直播首页 - 基层动态 - 正文

李志军:扎根大漠育胡杨

发布时间:2022-07-13 作者: 浏览次数:次

————兵团2021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事迹展示

来源:宣传部


李志军,女,教授,中共党员。主要从事干旱区植物多样性保育研究,特别是在濒危物种胡杨、灰杨保护生物学研究方面,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973前期预研项目(课题)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项,兵团科技计划项目7项,在塔里木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估及遗传资源评价、胡杨林生态系统和遗传资源保育恢复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多项重大科技成果,科技成果“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多维保育恢复关键技术及应用”经中国农学会组织专家评审,评价为“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2016、2021年度兵团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兵团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1项,为推进胡杨林生态系统保育恢复技术的科技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扎根边疆做科研 潜心育人做贡献

保护胡杨的初心让李志军一头扎进胡杨林,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的研究。刚走出校园来到野外调查,困难远比想象的多。胡杨的研究在每年的4-10月开展,夏天气温很高,还时常伴着沙尘暴,没有住的地方,胡杨林旁废弃的平房就是临时的家,虽然条件艰苦、困难重重,但李志军和团队一直坚持在胡杨林里收集信息、做调查研究,不曾放弃。每次进胡杨林调查,每天要走路走两三公里才能走到林子里头,经常是鞋底被坚硬的刺扎穿,脚掌被扎的鲜血淋淋,拔掉刺依然一拐一拐的继续在林子里调查;为了研究胡杨的开花结果、生长特性,她会在胡杨树上爬上爬下采样、测定;为了研究胡杨繁殖更新特点,她要和团队一起挖数十条树根,研究结束后还要进行全部回填,一天下来的野外调查采样年轻人都会感觉要虚脱了。在调查过程,经常会碰到大风天气,连路都看不清的事情是常有,碰到大风天气,住在窗户玻璃不完整的的旅店,晚上一刮风第二天早晨起来被子、脸上全是土,有的旅馆甚至连门闩都没有,还得拿床把们顶着。在如此艰苦和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研究工作,李志军从未抱怨也从未退缩,依然是乐呵呵的干了二十多年。教学科研三十多年来,李志军也如大漠中的胡杨一样,把根深深地扎进土里,抵御着风沙,播散着绿荫,言传身教地影响着一批批学生,传承着“胡杨精神”,也正是因为这种“胡杨精神”让她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英才”一层次培养人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英才”一层次培养人才,成为胡杨研究的领军人才!今天,已经奋斗了近40年的她依然穿梭在全国各地的胡杨林里,去追寻她和胡杨的约定!

富民兴疆在基层 科技助力乡村兴

李志军潜心钻研胡杨研究,二十几年来坚持不懈地奔波在胡杨林中,将胡杨林繁殖更新技术理论体系直接应用在天然胡杨林保护恢复工程中。通过多年的研究,揭示了胡杨和灰杨繁殖机理及种群生存发展的繁殖适应对策等重大理论问题,填补了胡杨、灰杨保护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空白,研究提出“引洪灌溉技术+引洪灌溉水量调控技术+延伸式分段围栏封育技术+断根萌蘖更新技术”构建的延伸式分段围栏封育克隆繁殖更新技术体系;构建“引水漂种技术+水量调控技术+人工辅助播种技术+优良种苗繁育技术”体系,她带着技术、带着团队,深入到各地政府开展的胡杨林生态保护工程中,开展胡杨林保育恢复的技术推广应用、科普宣传及技术培训,推进了胡杨林生态保护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她带领团队,跑遍了新疆58个县市、疆外7个县市的胡杨林分布区调查研究,累计收集了4000余份胡杨种质资源,研究确立中国急需保护的33个遗传多样性保护单元和665份核心种质的保护方案,建立中国胡杨资源数据库和胡杨种质资源圃,为中国胡杨遗传资源精准有效保护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她带领团队,从分子水平攻克了胡杨苗期雌雄鉴定的难关,解决了胡杨防护林建设和行道林建设中优选雄株的难题。二十多年来,李志军教授潜心胡杨理论研究与保护实践,受到社会广泛关注,3次受到兵团电视台的专题宣传报道,1次受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电视台专题宣传报道,1次科普宣传报道走进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栏目,多次科普宣传活动走进地方新闻网站,在人才队伍培养和服务地方生态建设方面做出了应有贡献。

在不断的研究探索和应用实践过程中,李志军发现科学研究无止境,天然胡杨林保护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探索和实践!她希望在未来,基于高校和地方政府建立一个天然胡杨林保护联盟,构建保护监测基地和信息网络平台,打造一支胡杨林保护的专业管理队伍,为中国和世界胡杨林保护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