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17 作者: 浏览次数:次
胡杨是第三纪的残遗植物,也是新疆最古老的珍奇树种之一。在库车克孜尔千佛洞和敦煌铁匠沟的第三纪古新世地层中部发现的胡杨化石,距今已经有六千五百年历史。这是唯一能在干旱沙漠环境中形成森林的乔木树种,却只能在温带荒漠气候和沙壤的条件下才能繁衍生长,所以胡杨选择了塔里木。
胡杨的种子虽小,却有着扎根大漠、成长成才的信念。塔里木大学的代代学子们,带着扎根南疆的信念,如同扎根大漠的胡杨,成就片片绿洲……
胡杨最美的季节,是在晚秋。沙漠公路两侧,除了漂亮的建筑物外,填充于视野的就是高大的胡杨树,金色扑面而来、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志军说,他最喜欢沙漠公路两旁的胡杨,一路上植被由稀疏到密集,最后被目光无法穿透的浩大胡杨林所惊艳。
正是这最初的惊艳让李志军爱上了这片土地。而对于援疆干部才庆祥教授来说,虽然来到塔里木大学仅三年时间,他却拥有了和李志军同样的情怀。如今两位在各自的领域内皆拥有卓越的成就,特别是才庆祥的到来,为两所相距千里的高等学府架起了友谊之桥,促进并持续实现着交流共融、携手发展的美好愿望。
2011年,正前往沈阳出差的才庆祥教授接到派他去塔里木大学援疆的电话通知,一向果断睿智的他却犹豫了,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有点不知所措,因为援疆承载的责任和使命,让他担心自己无法胜任。
列车行驶在祖国东北部的土地上,才庆祥的心却一直被西北大漠深处的这座学府牵动着。关于塔里木大学,他早在求学时代便知悉,这是一座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学府,它身上有着令人向往的军人气质,或许这正是冥冥之中的缘分,时光走过三十多年之后,如今要穿过半个中国版图去到它的身旁。想到这里,他激动万分,决定要尽已所能完成援疆任务。
“到塔大后,我看到的是一所占地三千余亩、教学科研生活设施完备、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现代化园林式高等学府,心中竟有一种自豪感、神圣感。”与塔大的初见,令才庆祥惊艳。
“选择来塔大,就是选择了一种光荣、一份责任、一份奉献。”由最初的惊艳到深入了解后的感动,才庆祥正式开启了支援塔里木大学的新征程。他担任塔里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分管科技、对口支援、对外交流等工作。
走进校园,接触最多的自然是青年学子们。“塔大科研环境单纯,科研队伍人才结构合理,年轻有朝气,这是塔大科技工作发展的最大资本。”才庆祥通过调研,对塔大有了进一步认识。他接过援疆接力棒,建制度、搭平台、抓项目、育队伍,从盯着干、限时间、养习惯入手,激励教师们积极主动申报项目,项目申报成功率逐年提高。三年来,足球比分直播年度立项经费从百万元增长到千万元,国家级项目立项数从个位数增长到两位数,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获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三项,新增“国家西出战略与丝路文明共享”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十多个,获批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十五项。才庆祥作为项目团队负责人,申报成功的“南疆沙区生态修复与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与示范”项目,是塔大有史以来最大的国家级科研项目。
才庆祥作为中国矿业大学副校级领导、“653”工程露天开采首席科学家、采矿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学术方向带头人的身份和学识,其对塔大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为了更好地在援疆时间内高效开展工作,才庆祥先后率团赴南疆五地州的十六个县及四个师的二十二个团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开展科技攻关、科技扶贫及科技培训工作,联合申报自治区和兵团重大科技攻关专项十余项。
在他的带领下,塔里木大学与浙江省文物局、新疆文物局、浙江大学签署了“四方战略联盟”合作协议,与浙江大学共建“新疆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与华中农业大学设立联合科研基金,与中国农业大学签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专项协议,这些都为塔里木大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才庆祥的付出赢得了全校师生的赞誉。有人评价他说:“江南来的教授也沾上了泥土味儿!”他被这句话深深触动,援疆三年,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
更难能可贵的是,才庆祥不仅自己参加了援疆,还带爱人刘丰一起援疆,这在塔里木大学被传为佳话。刘丰是中国矿业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英语专业教授之一,考虑到塔大还没有一位英语教授,在两校领导的支持下,她于2012年年初来到了塔大,承担足球比分直播英语教学、青年教师培养及出国英语培训任务。
“从开始援疆到现在,我的家人没有一句怨言,更多的是担心与挂念,尤其是妻子的到来,给了我莫大的支持与安慰。”才庆祥说。
“三年援疆行,一生塔大情。”才庆祥虽然现在已经回到中国矿大,但他对塔大依然牵挂于心,时常问起塔大的情况。他说,兵团屯垦戍边精神和塔大胡杨精神是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今,位于塔里木大学图书馆信息综合楼前的“援疆树”正在逐渐长大。这棵树种名为栾树的“援疆树”,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孙庆桥、闫祥林和援疆干部一起种下,树木四季变装不断,繁花不断,有着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
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塔里木大学感受到胡杨精神。而身在塔大的学子们,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将胡杨精神传递出校园。
2017年5月,第五届塔里木大学胡杨音乐节如期开幕。纯净湛蓝的天空里,阳光强烈得能把人的心情晒得透亮,这似乎是属于南疆春季里独有的天气。而作为一支在塔里木大学传承了十几年的乐队来说,独有的情感纽带也如天空一样清澈而真挚。
回忆起第一届胡杨音乐节,沙漠绿洲乐队成员依然激动万分。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音乐节终于开幕。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对于沙漠绿洲乐队来说,他们的初衷是想让更多的人将塔大的文化元素传递出去,并让更多的人熟知乐队。然而现实并不那么乐观,虽然乐队在校内小有名气,但在音乐节上还是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但乐队收到了一些鼓励:“塔大建校之初比想象中更加艰难曲折,它如同风雨飘摇中的一只弱不禁风的小舟,再看如今的塔大……”昔日的乐队成员早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回忆起曾经的音乐时光,这些昔日的鼓舞依然令人印象深刻。
“塔大不倒,沙漠绿洲乐队不倒”是乐队传承了十几年的口号。他们将《南泥湾》加入时尚潮流元素,将《光荣塔大》不止一次地搬上了舞台,在胡杨音乐节,他们用音乐元素与更多的人交流并产生了共鸣。这条绵长浓郁的情感纽带让更多的后来者喜爱并加入沙漠绿洲乐队。随着塔大的发展,胡杨音乐节上多了荏苒乐队、魔术乐队、烈火乐队……
第五届胡杨音乐节吸引了很多人,传唱的歌曲中不难听出学子们对足球比分直播的情感、对青春梦想的追逐。音乐的种子同样可以像胡杨那样在沙漠绿洲上生根发芽、蓬勃生长。
胡杨在塔大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更是有味道的,究竟是什么味儿?
泥土味儿、羊粪味儿、牛粪味儿,成了塔大师生身上的标签。“二十个鸡蛋,我们按三十五元卖出去计算,一个鸡蛋就一块七毛五。”围绕着养鸡、卖鸡蛋的塔大动物科学院副教授格明古丽·木哈台说起庭院养鸡就异常兴奋。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发展庭院养鸡并不是那么容易,为了说动一户农民,她可以前后跑十几趟,还主动把鸡娃子送给人家。农民们觉得养鸡效益不高,不太感兴趣。有部分农户是耐不住这位“莫名其妙”的大学教授的劝导,被动地养起鸡来。为了让农民们多赚钱,格明古丽·木哈台隔三岔五就要带着团队人员过来查看。
跟农民们混熟了,很多人不解地问她:“你一个大学教授,怎么还蹲在村里面跟着我们养鸡啊?她说:“我们所学的知识不正是为了帮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嘛!无论是养鸡还是在麦田,我们最终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付之于实践。如同那高贵又倔强的胡杨,只有深深扎根在需要它的土地上,才能够枝繁叶茂、岿然傲立!”
一户带动百户。尽管初期很艰难,格明古丽·木哈台还是带领她的团队坚持不懈。她专注于研究南疆土鸡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为了改良品种,她和团队人员走遍了南疆四地州,经过不断研究改良,目前已取得成功,并在喀什、和田和三师等地进行示范养殖。从为人师表到走出校门、奔向田野,格明古丽·木哈台一步一步地实现着自身价值。
塔里木大学作为一所兵团人创办的新疆本土大学,少数民族师生的比例高于全国任何一所高校。在这里,各族学生实行混合居住、混合编班、混合编桌、混合授课。
也正是如此独特的一面,让各民族优秀文化在中华文化大花园里竞相绽放。你帮我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我跟你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各族师生因语言的互学互助,因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互鉴共赏,因学业生活的互助友爱,结下了血浓于水的师生情谊、同窗情谊。
毕业了,他们“到兵团去、到南疆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们成为最适应新疆水土、最能扎根边疆、最受各族人民欢迎的大学生,他们如胡杨一般,顽强坚韧地守在一方热土。
胡杨精神究竟能给塔大学子们带来什么?或许并不是一两个人可以诠释的,而是众多扎根南疆的学子们,将自己的所学付诸实践带来的影响力和赢得的信任。
春日里的胡杨林畔有一道有趣的风景:一个肤色有些黑、面颊有两抹高原红的农民李玉霞,兴高采烈地捧着红彤彤的西红柿,快步跑向一间办公室,前难掩喜悦之情推门而入,看到正在办公的三坪农场六连党支部书记李文涛,忙说:“成了,成了!”
而在一个月前,他俩的对话还是:“行吗?”,“我看不行!”,“不试怎么知道,一定行!”
为了克服大棚西红柿不能连种的问题,两个人矛盾冲突了一个多月,终于在成果面前握手言和。几个月前,李玉霞还为自家西红柿越长越差而愁眉不展、唉声叹气,找不到原因的她甚至想就此放弃。李玉霞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种了那么多年西红柿也没解决的难题,竟被一个毛头小子试验了几次就解决了。她对这个二十七岁的年轻小伙李文涛不由刮目相看。
2014年,李文涛从塔里木大学毕业。他是地道的新疆儿娃子,从小生活在北疆昌吉,对南疆的天地异常心动,于是他报考了塔里木大学,成为植物科学学院的一名学生。
毕业后,李文涛在农场从一名技术员干到副站长、站长,一次次身份的转变,初心却未改变。他从土地改良做起,解决了土地贫瘠老化的问题,又将农场大棚规模化,搞成了产销链条。如今位于乌鲁木齐郊区三坪农场六连的五百零四座设施农业大棚,是一道别致的风景线,远近闻名,形成了以蔬菜、林果、花卉、苗木为主的产业结构。农民李玉霞的西红柿更是通过互联网卖到了广东多地。
谈起自己的努力与成绩,李文涛说:“这算什么?我母校的导师们,哪个不是一点一滴积累奋斗出来的,我还差得远呢。”工作后的一段日子里,他也有过迷茫。于是,他找机会再次回到母校。踏上那片熟悉的土地,似乎身上的力量和信念在慢慢回归。
很多刚来到塔大的学生都觉得这是一所不一样的大学,但又说不出具体原因。从塔大毕业后,那份“不一样”变成了付诸行动的属于自身的标签,让他们在各行各业里展现出不同。
薪火相传永不息,科技服务不止步。从塔里木大学走出来的“胡杨种子”,有一种红色基因,这是一股可以厚积薄发的神奇力量。
说起“红色基因”,像冯豹这样的“外来户”感触更多,他完全是被吸引住了才留下来的,这是一段令他难忘的,甚至是改变了他命运的缘分。2006年,冯豹横跨八个省市从山东来到塔里木大学攻读果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在校期间,他作为外聘科技人员,参与了一师十团苗木中心的建设,这份不解之缘就从这里悄然开始了。投身于广袤的南疆田野,和长期伏案学习的感受截然不同。仿佛突然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冯豹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在一点点的行动中被唤醒,这令他激动万分。学以致用或许是每一个学子的追求,冯豹深深感受到这片广阔天地的魅力,它更是实现价值和梦想的沃土。200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冯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在阿拉尔,进入师团苗木中心成为一名技术员。
扎根南疆,热爱岗位。经过几年的历练,2013年,冯豹被十团党委任命为苗木中心主任。肩负重任的他愈发努力,短短几年,苗木中心由原来的五十亩发展成为现在的三百五十亩,各类果树品种也由原来的十几种发展成为现在的三百七十多种。成为科技带头人,冯豹倍感忙碌与充实,他所带领的科研团队也将苗木中心建成了南疆最大的植物组培快繁技术研发中心、南疆第一个果树综合种质资源圃、南果北种园及无土栽培园……十年来,看着园区内的一花一草、一果一品,冯豹心里是满满的幸福感。
如今的冯豹越来越像个兵团人。塔里木大学赋予他的改变和工作中收获的成长,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到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的精神实质。他炽烈地爱着这片土地,同时跟随着这片土地一起成长。如今一师十团的印象蓝泊湾生态观光园,已经集科研、旅游于一体,尤其成为百姓们在冬季热衷的游览观光胜地。冯豹工作繁忙,但他一有时间就亲自给来园区参观的游客们做详细的讲解,这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种享受。他还会讲到塔大,这个改变他命运的学府。如今,他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当作兵团人的一员,作为这里的主人,欢迎着每一个与这里结缘的人。
难以想象,这所大学竟像扎根戈壁荒漠的胡杨树那样,把根深深扎在了南疆大地,把遒劲的枝干伸向四面八方,开枝散叶,播种希望。
2018年12月17日上午,喀喇昆仑山深处的阿克托尕栏杆村,前方河道横亘,没有路了。岳士芳揣着文件夹跳下车,扬起一片尘土。这是位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大同乡的一个深度贫困村,岳士芳来这里走访贫困户。
受困于自然环境的恶劣艰险,初来者或许会在这里止步。但对岳士芳来说,去这个位于祖国边境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她已经轻车熟路了。她仍然记得第一次来到这里是初春三月,帕米尔高原上天空透蓝,叶尔羌河光洁的冰面上扯出一道口子,冒着蒸汽,空气依然寒冷异常。那是2002年,她还是中国竞彩网系一名刚毕业的学生,她选择去距离塔什库尔干县一百六十五公里之遥的马尔洋村支教。
几乎没有人能理解她当年的决定。岳士芳的班主任肖涛感慨地说:“当时她是班里最柔弱的丫头,没想到这颗柔弱的胡杨籽却在条件异常艰苦的帕米尔高原上扎下了根,而且一待就是十六年!”
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几乎与世隔绝的“孤岛”上度过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这份勇气和坚持,足以展示出一个人内心力量的强大。马尔洋村有这样一句话用来形容能来马尔洋的建设者们:“缺氧不缺精神!”
马尔洋村坐落在平均海拔四千米的帕米尔高原深处,是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村庄。要想走进它,要克服长期缺氧的困难,要翻越一座海拔四千一百米的达坂,山路崎岖,多处路段悬石高挂。为了几十个住校的孩子,在这个小得可怜的村庄里,岳士芳从乡村教师干到乡部党委副书记、县扶贫办干部,默默无闻地将自己的能量倾注于此。
为了适应当地恶劣的环境,她学会了骑马,适应了翻越悬崖峭壁,忍受了常年没有蔬菜的生活条件。在不断地磨砺和成长中,她变得更加坚韧笃定,也对这里产生了浓厚的情感。
岳士芳遇到了属于自己的别样“桃园”。那些孤单无助的哭泣与委屈,还有内心暗自鼓励自己的坚持,都化作甘露,将一颗孤单弱小却又倔强的种子,浇灌长大。
一颗胡杨的种子可以在逆境中倔强地成长。而为了获得一颗优质的种子进行培育,刘胜利可谓倾注了半生的心血。
在选种晒场,刘胜利更像个资历深厚的老农民,一颗一颗稻种从他手里过关,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从晒场走进实验室,刘胜利又摇身一变,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科研员,钻进实验室一天不出来是经常的事儿;从实验室走进田间,看着培育的新品种长势喜人,刘胜利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笑容。
二十七年里,刘胜利不是在晒场上选种,就是忙碌在田间地头,抑或是蹲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全情投入,年复一年,这让他散发出一种专注的力量。
1991年,刘胜利从塔里木大学作物专业毕业后,来到了新疆农垦学院,成为一名研究员。刘胜利在杂交水稻这一行一干就是十年,参加育成了新稻(杂)3号、4号,获得了2004年度兵团科技进步二等奖。之后,他选择了大豆作物的育种研究,这对于一个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全新的开始。从1999年起,刘胜利主要从事大豆新品种选育、超高产攻关、栽培技术研究及新品种推广工作,参加了国家863子专题“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成果转化项目“石大豆1号的中试示范”,以及兵团项目“大豆原原种基地建设”。1999-2006年期间累计经营大豆种子六百余吨,创收五十余万元,推广新品种一百八十多万亩地。目前已累计推广了三百余万亩地,新增效益数亿元。
在大豆育种工作领域辛勤工作了十年后,刘胜利再次华丽转身。这次他选择了向日葵育种。从水稻育种到大豆育种再到向日葵育种,看似平常的转换,对于育种工作者来说,都是一次次新生。
这份坚持,源自塔大老一辈人对他的影响。在那个命运多舛的年代,很多教育行业者不计较得失,全心全意专注于教学、科研,克服着无法想象的艰难险阻。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刘胜利执着向前。
在塔里木大足球比分直播史馆,几乎每位学子都在芨芨草、胡杨枝做屋顶的“地窝子教室”前驻足凝视过、思考过、沉淀过、感慨过。感悟艰苦岁月,正是来到塔大上的第一课。“留下来!留在新疆!”从多年前那群在亘古荒原、沙漠边缘、胡杨林中艰苦奋斗的青年学子们开始,一代一代塔大学子们做着同样无悔的选择。
★
责任编辑:方 娜
微信编辑:曹正奇
审 核:张映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