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0-20 作者: 浏览次数:次
新疆兵团卫视 2018年10月19日
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建校60年来,塔里木大学培养了一大批“靠得住、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扎根边疆、根植南疆的人才,他们遍布新疆,尤其是南疆各地州,兵团各师团场连队,为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维稳戍边、扶贫攻坚、科研教育、基层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系列报道《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今天推出第三集:《不忘初心扎根基层砥砺青春建设边疆》。
十月中旬的南疆,最低气温已经降到了零度左右,昨晚的一场雨雪更是增添了几分冬的寒意,而一师十团印象蓝波湾的生态观光园里却是春意盎然,暖意融融。观光园负责人冯豹毕业于塔里木大学,他正在给技术员讲解前几天新引进的几个蝴蝶兰新品种的管护注意事项。
十团印象蓝波湾生态观光园负责人冯豹说:“按照塔里木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的精神,把农业科技做下去,不断扩展,这是我们的初衷。”
12年前,冯豹从山东来到塔里木大学攻读果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在校期间,他作为外聘科技人员参与了一师十团苗木中心的建设。在广袤的田野中、在设施农业的前沿阵地上,冯豹深深感到,基层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是实现自身价值和人生梦想的沃土。于是200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毅然选择留在了阿拉尔市,进入十团苗木中心成为了一名技术员。
冯豹说:“母校的胡杨精神培育了我们,兴疆固边服务精神也一直鼓舞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让我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遇到挫折的时候,一直坚持了下来。”
经过几年的历练,2013年,冯豹被十团党委任命为苗木中心主任。肩负重任的他愈发努力,短短几年,苗木中心由原来的50亩发展成为现在的350亩,各类果树品种也由原来的十几种发展成为现在的370多种,他所带领的科研团队也将苗木中心建成了南疆最大的植物组培快繁技术研发中心、南疆第一个果树综合种质资源圃、南果北种园及无土栽培园……十年来,看着园区内的一花一草,一果一品,冯豹心里是满满的幸福感。
就在冯豹和他的团队在为生态观光园的明天努力打拼的时候,150公里之外的阿克苏市阿依库勒镇塔什巴格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阿里木江·牙生正忙着查看一个半月前动工修建的防渗渠,这条长3公里、惠及三小队和四小队456户村民,灌溉1800亩农田的防渗渠这个月底就要完工了。
阿克苏市阿依库勒镇塔什巴格村三队村民艾斯卡尔·艾尼瓦尔说:“以前是土渠,浇水比较难,水都渗到地下去了,现在防渗渠修好以后,浇水比较容易了。”
阿里木江·牙生,2009年毕业于塔里木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学专业,刚毕业那会儿,他也曾想过去乌鲁木齐等大城市工作,但最终他还是选择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阿克苏工作。
阿里木江·牙生说:“想到我们塔里木大学的精神,我就很自觉地留在了南疆工作,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回到家乡后,阿里木江·牙生来到了离阿克苏市40公里的阿依库勒镇三大队,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村干部,由于表现出色,2013年他被选派到对口支援阿克苏市的浙江省杭州市学习,两年的学习更是开阔了他的眼界。回来以后,他从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技术员一步步成长为村委会副主任,去年11月份,他又当选为阿依库勒镇塔什巴格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塔什巴格村是一个人多地少的村庄,全村2500人,耕地面积不到8000亩。为了鼓励村民走出家门,外出务工增收,阿里木江·牙生来到村里的第一天就挨家挨户的做工作。
阿里木江·牙生说:“现在他们的经济收入越来越高,每个月最高有5000块钱,最少也有2000块,收入提高了以后他们很高兴。”
如今,在阿里木江·牙生的手机里,有一个由183人组成的微信群,他们全都是阿里木江·牙生来到村里后,组织动员外出务工的村民。
阿里木江·牙生说:“如果遇到合同问题需要开证明或者家里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通过微信联系,非常方便。”
由原来不愿意走出家门到现在挣上钱后争着要出去的可喜变化离不开阿里木江·牙生的努力,变化的还有全村48户村民的脱贫,而未来,美丽乡村建设、村民增收致富的蓝图都在阿里木江·牙生的脑袋里绘制好了。
阿里木江·牙生说:“在母校,我不仅学到了技术和技能,更多的是母校教给我的扎根边疆、服务边疆、服务基层的精神,一直激励鼓舞着我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
和阿里木江·牙生同为校友的李文涛也工作在基层。
李玉霞是三坪农场六连西红柿种植的“老把式”,有着20年西红柿种植经验的她,去年开始发现自家的西红柿长势越来越差,摸不着头脑的李玉霞一筹莫展,就在这时,技术员出身的六连党支部书记李文涛道出了问题所在。
李文涛说:“结合我在大学所学的知识,对土壤老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引进了生物菌肥改良土壤的技术,目前50%—60%的种植户都已经接受了这项技术。”
解决了土壤老化贫瘠的问题,不能重茬栽种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李玉霞,这时,又是李文涛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李文涛说:“我们和种植户一块进行西红柿嫁接实验,将高产西红柿品种嫁接到野生西红柿的根上,克服了重茬不能连种的困难。”
今年27岁的昌吉小伙李文涛2014年毕业于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毕业后,来到十二师三坪农场工作,从团场蔬菜站的技术员到副站长,再到站长,李文涛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今年年初,团场综合配套改革,他又被选为连队党支部书记,身份一次次改变,李文涛为职工群众服务的初心却从未变。当选连队党支部书记以后,李文涛依托三坪农场离乌鲁木齐、昌吉市区位近的优势,积极引导连队职工群众发展城郊观光农业,借助这一机遇,李玉霞家的牛奶西红柿通过互联网卖到了广东等地。
三坪农场六连职工李玉霞说:“如果不是李文涛他们帮助我,农产品再好也是推不出去的。”
目前,六连已建成了504座设施农业大棚,形成了以“蔬菜、林果、花卉、苗木”为主的产业结构,城郊经济优势逐步显现。
李文涛说:“感谢母校教会我什么是兵团精神,让我在工作中有了精神支柱,也有了精神追求,感谢母校教育了我,让我有了人生的价值追求,在兵团实现我的人生价值,祝福母校越来越强。”
昨日桃李芬芳,今日国家栋梁。像冯豹、阿里木江·牙生一样,建校60年以来,塔里木大学累计为社会培养了6万多名优秀人才,其中85%在新疆就业,68%植根南疆,内地生源52%以上留在新疆工作。他们如星星般散落在天山南北的乡镇村队、团场连队,像胡杨一样,将根深深地扎进了南疆大地、边疆的土壤,为新疆和兵团特别是南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塔里木大学党委书记赵光辉说:“学子们毕业之后能够主动地到最基层工作,在一线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南疆各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是我们初心不改,坚持红色基因育人所取得的一个优秀成果,通过我们的实践诠释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样一个鲜明导向。”
来源/兵团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