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13 作者: 浏览次数:次
张宏荣
“一带一路”为推动区域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提供了大契机。作为文化传播和培养人才的高地,高校应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践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在“一带一路”中的使命。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质量、强化体育素养、营造美育氛围、弘扬劳育精神,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力争当好共建“一带一路”的先行者。
一是坚持德育为先,建设开放之路。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自党的十八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来,从理论内涵到实践品格,再到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凝聚着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并随着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进一步彰显。五育并举,德育为先,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坚持自立自强,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宏伟的梦想中,把人生信念融入党和人民前进的道路中,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在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进程中,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将青春“小我”融入到情感共同体、价值共同体、精神共同体的“大我”建设之中,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青春篇章,做建设文明之路的坚强基石。
二是提升智育质量,拓宽创新之路。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创新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引领并支撑“一带一路”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事业稳步前行,从“科技立国”到“科技兴国”再到“科技强国”的跨越,科技人才短缺,一直是制约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面对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科技人才只能靠自主培养。大学生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源,提升智育质量,培养高科技人才,是国家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高校应以“一带一路”为抓手,依托重大科研平台和重大科研任务,加大智育投入,提升智育质量,不断探索本硕博衔接培养机制、国际交流合作机制、长周期评价机制等,通过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组织双边学术交流、建立联合培养项目等,以学术交流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青年学子互学互鉴,培养学生做拓宽文明之路的有生力量。
三是强化体育素养,铺就和平之路。和平是中国人民的永恒期望,也是中国发展的鲜明特征。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各种新旧问题与复杂矛盾相互交织、叠加碰撞。作为超越国界的通用语言,体育是跨越种族与国度,跨越对立与纷争,让全人类团结的桥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向世界阐释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广大青年学子在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南京青奥会、成都大运会等国际重要赛事中追逐梦想、赓续友谊,为国际青年体育事业发展贡献中国力量。高校应强化大学体育素养,巩固中国竞技体育取得的巨大成就,服务体育强国建设;依托“一带一路”青年体育交流周、中俄青少年运动会等形式多样的国际体育交流活动,建立体育友好关系、深化双边体育交往、强化体育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持续扩大体育“朋友圈”,不断发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发展、安全、文明领域的中国叙事与中国声音,做铺就文明之路的青春使者。
四是营造美育氛围,涵养文明之路。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发展的结果,为“一带一路”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文化浸润。共建“一带一路”是立足千年中华文明和当代实践的结合,强调“立己达人”,以互利共赢的理念、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充分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高校要积极营造美育氛围,主动将具有深厚文化属性和独特艺术魅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美育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能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高校应积极发挥文化传承职能,结合美育教育,全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渗透到立德树人全过程。通过发挥特色优势、着力打造品牌、继承地域文化,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文化传承创新、深化“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内涵、创新“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形式,引导学生做涵养文明之路的源头活水。
五是弘扬劳育精神,筑牢繁荣之路。“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只有不断发展,才能实现人民对生活安康、社会安宁的梦想”。共建“一带一路”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在中亚五国先行先试、开花结果,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劳动创造世界”,劳育在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塑造正确的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一带一路”关键节点上的“铸剑为犁,屯垦戍边”正是劳育的生动教材,“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已成为劳育的典范。高校要不断完善劳育培养机制、拓展劳育实施路径、优化劳育生态环境,形成整体推进合力,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和国家责任心,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为指导,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将中国梦融入世界和平这个梦想,做筑牢繁荣之路的中流砥柱。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高校要勇扛历史重担,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为将“一带一路”建设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贡献应有的力量。
(作者:张宏荣,塔里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本文系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五育并举’视角下高校党建引领实验室育人效能提升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
新闻链接:http://hb.people.com.cn/n2/2024/0412/c406123-40808254.html